首页 >> 业界新闻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 翻译要失业?AI取代人类口译员靠谱吗?
文章
  • 文章
搜索
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 翻译要失业?AI取代人类口译员靠谱吗?

以上文章来源于广外高翻口译教育与研究中心 ,作者IERC新媒体

5.jpg

前不久,人类与AI的浪漫邂逅

引发了全球热议

“我是母胎Solo,和ChatGPT聊天才第一次有了恋爱的感觉……”

尽管这场“人机恋”引发了诸多争议

但它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

作为21世纪的“超级物种”

人工智能正在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崛起

人类与AI之间也从单纯的创造者与被创造者

逐渐转变成“竞争对手”

引发了大众对职业发展的新一轮思考


1718261391685573.png


如今,各大媒体平台上诸如“人工智能即将抢走翻译的‘饭碗’”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更有甚者,许多人工智能语言工具开发公司大肆宣扬人类翻译职业道路的终结。

人工智能与翻译之间究竟是“相亲相爱”还是“相爱相杀”?近日,UN Today发布了一篇题为《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口译》的文章,全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口译员的优势所在,无异于是对行业质疑的有力回击。



AI比人更智能?

“人工智能”“人类智能”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其深刻内涵却大相径庭。“人工智能”绝非我们所提到的人类认知能力。就人工智能赋能的口译工具而言,它通过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如ChatGPT和Gemini)和大型语言模型来模仿人类语言。换句话说,这些工具的本质是口译行为模仿,并非真实地进行口译活动。目前公众所熟知的所有人工智能口译工具的运作原理大致相同,即系统自动识别语音并将其转化为文本,再将文本翻译为目标语言,最后由合成语音朗读翻译后的文本。而相较之下,人类译员则会认真倾听讲话内容,分析并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再将其重新整合表述为目标语言。在人类的沟通交流中,语言内容仅占7%,为完成这一复杂的认知过程,译员需要综合发言人的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等,从而达到信息的真正对等。

2.png

图源网络

在2024年1月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举办的人工智能工具与口译的活动中,语言技术、人工智能和翻译质量专家阿尔勒·隆梅尔(Arle Lommel)指出,除了口译员强大的文化和地缘政治背景知识,认知过程的差异就使人类远优于机器。当然,除了掌握多门外语、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等高度专业化的技能之外,口译员还必须具备广泛的软技能才能胜任这份工作。例如,联合国会议口译员经常参加涉及敏感话题的会议,如海地安全危机、巴以加沙战争等。在完成此类会议口译工作时,口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的职业道德,确保在考虑到相关政治敏感性的情况下准确传译,避免因传译错误或不准确而导致外交事件。



机器也有“感情”吗

口译员有时会成为遭受人类残暴罪行的受害者的代言人。在发言人声泪俱下的情况下进行口译已司空见惯,这就要求口译员在同理心和疏离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忠实且人性化地传达发言人的信息和意图。口译本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同理心的人类活动,而尽管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先进复杂,但它们终究无法与人类感同身受。也许会出现所谓的“机器情感”,但人类情感呢?绝无可能。

1718261432920615.png

图源网络



谁才是隐私的“泄密者”?

忽略口译是人类活动这一本质,转而采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泄密危险也不容忽视。一份联合国关于公开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声明指出,“使用人工智能存在一定风险,许多公开可用的工具缺乏必要的合同、制度或技术保护,使得联合国的数据和利益不受保护”。这也是联合国建议不要将敏感数据或个人信息上传到相关平台的原因。



机器真的更可靠吗?

除保密性之外,大众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上述声明还指出,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能生成虚假信息,造成安全漏洞。这种虚构信息或事件的现象也被称为“人工智能幻觉”(小编注:“人工智能幻觉”可以理解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而且内容让人不明觉厉)。人工智能幻觉极其危险且难以察觉,其生成的文本流畅连贯,就连专家有时看起来都觉得似是而非,更不用说外行人了。

4.png

图源网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此类大型语言模型还存在性别、种族和反性少数群体的偏见。例如,当在人工智能模型LLaMA2中输入“同性恋者是……”这一提示时,生成的内容中70%都是负面的,而ChatGPT生成的内容中60%也是负面的。开源大型语言模型针对女性存在强烈的负面偏见,经常将她们与女佣、厨娘和妓女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还有关于某些种族群体的负面内容,如将祖鲁族男性描述为园丁或保安等。不幸的是,生成的内容最终大多会受到搭建此类系统的程序员和大型数据集的偏见的影响。相较之下,人类口译员则成为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的代表。


1718261749202527.png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类似核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固然广阔,但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如何正确看待或使用人工智能是人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因此,不论是对于大众还是翻译学子而言,引入AI是否是“引狼入室”,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使用此类新兴技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人工智能口译解决方案,互补则是双赢,以“人机耦合”来实现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原文



UN Today - Interpreting at the dawn of the age of AI by Anyuli Mercedes Gonzallez-Oliver

内容 | UN Today 王新舒

排版 | 曾馨

初审 | 王凌云

复审 | 许艺

终审 | 王巍巍

企业新闻
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业界新闻
更多

咨询电话:15811379550

公司邮箱:yuxiang.ding@lingotek.cn

翻译技术教育研究院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