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科普 | 联通主义对翻译技术慕课设计的构想技术科普 | 联通主义对翻译技术慕课设计的构想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服务融智新视野 ,作者刘帆 小编速览 本文探讨了联通主义理论在翻译技术慕课设计中的应用构想。联通主义强调学习是建立连接和网络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多元化与关联性。文章分析了cMOOC的实践特点,提出将联通主义与xMOOC结合优化翻译技术课程设计,通过互动板块促进学习者知识联结与创新,为交叉学科教学提供新思路。 01 前言 联通主义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教学理论,其主要的应用案例为cMOOC教学实践,虽然cMOOC实践最终由于过于理想化而走向失败,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今天常见的xMOOC——大学生慕课网便是很好的例子,但是联通主义在现如今仍然有实际的思考价值。本文将以翻译技术慕课设计为骨,以联通主义为翼进行该类型课程设计的构建,弥补此类型课程在大学生慕课已有课程的空白。 02 联通主义理论介绍 西门思 (2005) 认为学习并不只在学习者认知内部发生,学习过程就是建立连接和网络的形成过程,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节点、连接和网络。他认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创建教学环境中最常使用的三种广泛的学习理论。然而,这些理论是在学习不受技术影响的时代发展起来的。对于联通主义他提出了8个要素:1。学习和知识源于观点的多样性。2.学习是将专门节点或信息来源连接起来的过程。3.学习可能存在于非人类设备中。4.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比目前所知的更重要。5.为了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和保持联系。6.能够看到不同领域、想法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一项核心技能。7.时效性(准确、最新的知识)是所有连接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8.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和接收信息的意义是通过不断变化的现实视角来看待的。虽然现在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由于影响决策的信息环境的变化,它明天可能是错误的。从要素中可以看出,联通主义十分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多元化以及关联性等因素,使得知识处于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之中。 03 cMOOC的实践概述 cMOOC于2008年首次由西门思等人在线上进行开设,并于2010年和2012年先后开发出新的课程。在2012年开设的CCKl2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如今由于课程关停,其课程网站也无法登入,笔者找到了当年中国学者对于西门思开设CCKl2课程心得的中文译述。西门思分享了自己参与关联主义MOOC 的基本步骤:(1)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2)在博客、微博等社交网媒空间充分展示自己,让别人可以找到你,最好还能附上照片;(3)形成参与交互的习惯,如确定固定时间段用来交互;(4)积极进行评论、分享、连接,构建起自己的网络;(5)考虑如何管理你的课程资源,包括重要的文章、以后可能会引用到的文章等;(6)创造和分享,积极撰写博客、创建概念图、制作视频短片等;(7)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解决和弥补;(8)管理好你的期望,不要在意别人是否关注自己的博客、微博等;(9)努力坚持你的参与就如何应对信息过载,有如下建议:有选择地阅读、只参与感兴趣的讨论、查看课程邮件概要、不强求自己完全理解、感觉压力过大时暂时离开课程等叫(樊文强,2012)。最早的关联主义MOOC没有提供明确的学习预期,没有标准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没有班组设计, 没有考核和认证, 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的、参与层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学习模式给学习者极大的自主,但也导致高退出率,许多学习者并不具备自我调控学习的经验和能力(樊文强,2012)。这对于学习者自身有着很高的要求,学习者需要有着持之以恒的自律性和毅力进行学习。实际上,cMOOC可以进行一定的优化,将其核心特性与xMOOC相结合,结合人本主义的基本逻辑制定具有xMOOC性质的联通主义课程。 04 联通主义特征的翻译技术慕课设计 翻译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大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交叉领域。其所涉及的学科包含翻译学、计算语言学、机器学习、软件工程等领域,学习者需要将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全部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与产出,而联通主义恰好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这一要求。课程设计者可以巧妙的将各种学科结合于一起。比如,将不同学科穿插于慕课之中。如第一章节介绍翻译学理论,而第二章节则介绍如何寻找恰当的语料进行训练,则可以将翻译与机器学习知识联系在一起。慕课同时可以设计连接网络,即通过互动板块,涉及相应的课堂互动主题,促使学生们在主题下进行讨论和互动,从而产生新的灵感与理论,为其它学生提供新的学习资源。如当我们学习翻译技术训练主题时,我们可以发布帖子,如何寻找高质量的语料样本训练集,学生们会在这里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让其它学生受益。 05 结语 联通主义虽然在之前的实践中失败,但是在以现在广泛受到认可的xMOOC之中,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课程的优化,让现存的xMOOC具有cMOOC的某些特性,加强学习者的知识联结运用与巩固。翻译技术课程做为一种典型的交叉学科,非常适合联通主义理论的应用,设计具有联通主义性质的翻译技术课程,可以为学习者带来更加高效的体验。 [ 参考文献 ] Siemens, G. (2005).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 樊文强.(2012).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远程教育杂志(03),31-36.doi:10.15881/j.cnki.cn33-1304/g4.2012.03.010. 内容|刘帆 编辑|马子瑜 责编|周佳宁
|